摘要
下载 Docx
阅读更多
耆那教的传承有廿四位祖师,他们与其他人分享自身的开悟。祖师们的教理被集结成《阿含经》,成为耆那教的圣典。第廿四位,最后的祖师是主摩诃毗罗,意指「伟大的英雄」。摩诃毗罗王子生于公元前五九九年,长大成人后发心追求隐居的灵性修行。密集静坐十二年后,他得到最高的智慧。清海无上师在台湾(福尔摩沙)讲经时多次赞叹主摩诃毗罗的修行伟业。「我不晓得在人类历史上是否有人做到、可能做到或将会做到,像主摩诃毗罗这样的苦行和牺牲。我们诚挚向他致敬并感激他为了开悟、为了他人所必须承受的一切。这些苦难并非徒然无用。这些苦难以某种方式造福世界,连主摩诃毗罗都不知道,世人也浑然不觉,不知为此而感激。」第十一课。博学。「不懂真理,自私、贪婪、不自律、说话随便的人,就是行为不端没有学问的人。有五种原因导致健全纪律无法实现:我执、妄想、粗心、疾病与懒惰。纪律的八项原因被称为美德,即:不喜娱乐、克制自己、不毁谤他人、不无纪律、不乱纪律、不贪婪、不暴躁、热爱真理;因其对纪律的影响称之为美德。出家人犯了以下十四种指控,被称为行为不端,无法达到涅盘:常发怒;心存怒意;拒绝友善的建议;以自己的学识为傲;挑别人的毛病;甚至对朋友生气;在背后说好朋友的坏话;坚持主张、咄咄逼人;心怀恶意、自私、贪婪、不自律;不与他人分享;总是不友善:那就会被称为行为不端。凡是对老师忠心耿耿之人,对宗教热忱、热衷学习之人,言行和善之人,都值得被教导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