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正體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正體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Deutsch
  • Español
  • Français
  • Magyar
  • 日本語
  • 한국어
  • Монгол хэл
  • Âu Lạc
  • български
  • bahasa Melayu
  • فارسی
  • Português
  • Română
  • Bahasa Indonesia
  • ไทย
  • العربية
  • čeština
  • ਪੰਜਾਬੀ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తెలుగు లిపి
  • हिन्दी
  • polski
  • italiano
  • Wikang Tagalog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
  • Others
  • English
  • 正體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Deutsch
  • Español
  • Français
  • Magyar
  • 日本語
  • 한국어
  • Монгол хэл
  • Âu Lạc
  • български
  • bahasa Melayu
  • فارسی
  • Português
  • Română
  • Bahasa Indonesia
  • ไทย
  • العربية
  • čeština
  • ਪੰਜਾਬੀ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తెలుగు లిపి
  • हिन्दी
  • polski
  • italiano
  • Wikang Tagalog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
  • Others
標題
文稿
即時播放
 

開悟的生活與靈性救贖:《尼帕多經》精選(二集之一)

2024-05-29
摘要
下載 Docx
閱讀更多
我們今天介紹來自《尼帕多經》的摘選,關於人體無價值和聖哲品質的反思。

維伽阿耶蘇塔,人體無價值的反思

「[…]從鼻子流出黏液,通過嘴,它一度吐出膽汁,而(有時)吐出痰,還從(全)身排出汗水和污垢。然後它的頭殼填滿腦海。被無知引導的傻瓜,認為這是件美事。當身體躺下死亡、腫脹、發青、被丟棄在墓地,親戚們並不關心(它)。[…]比丘[出家人]具足世間智慧,聽聞佛陀的說法後,他確實地徹底了解它(即身體),因為他如實地看到它。『這個(活體)就是那個(死者),所以(將是)像這樣,讓一個人放棄身體的欲望,無論是對它的內在或外在。』此位比丘[出家人]遠離了貪慾和執著,並具足了理解這塵世,(已經)達到了不朽的寂靜,如如不動的涅槃境界。此兩足(身軀)被珍視,(儘管)不淨、惡臭、充滿種種躁臭,各處流淌。他擁有這樣的身體,想高舉自己,藐視他人—(這)不就是盲目嗎?」

穆尼蘇塔聖哲(牟尼)

「從熟識而生起恐懼,從居家生起煩惱;無家之境地,免除了熟識—這確實是聖哲的觀點。凡剷除(已)產生的(罪惡)後,不讓(它再)生根,不會在它向他湧來時屈服,人們稱道這位獨來獨往者為牟尼。如此偉大的伊希[聖哲],曾睹見和平的境界。

考慮到(罪的)因緣,並[去除]種的因,讓他不屈服於罪的渴望;如是聖哲,見生滅盡(即涅槃),丟棄邏輯論證後,不入芸芸(眾生)。他通達一切(心的)安息處,不欲安住任何一處—確實有如聖哲,無貪婪、無貪欲、不聚(安息處),因為他已達彼岸。克服一切的人,了知一切的人,擁有良好理解力的人,不染污一切事物(法),放下一切,在欲望的覆滅中獲得解脫(即涅槃),他是明智風格的聖哲。[…]」
觀看更多
所有分集  (1/2)
分享
分享到
嵌入
開始時間
下載
移動端
移動端
蘋果
安卓
用手機觀看
GO
GO
Prompt
OK
App
掃描二維碼,下載應用
蘋果
安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