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
下載 Docx
閱讀更多
讓我們繼續《日本書紀》卷廿五的節選內容「天萬豐日天皇」,內容詳述神道和佛教的和平共處,以及領導人公正有德的重要。「(西元六四五年)大化元年秋八月,癸卯。遣使於大寺,喚聚僧尼而詔曰:『於磯城嶋宮,御宇天皇十三年中,百濟明王,奉傳佛法於我大倭。[…]於譯語田宮,御宇天皇之世,蘇我馬子宿禰,追遵考父之風,猶重能仁世之教。[…]顯揚佛教,恭敬僧尼。朕更復思崇正教,光啟大猷。[…]』甲申,遣使者於諸國,錄民元數。仍詔曰:[…]易曰:『損上益下,節以制度,不傷財,不害民。』[…]』」「二月甲午朔戊申。天皇幸宮東門,使蘇我右大臣詔曰:使蘇我右大臣詔曰:明神,御宇日本倭根子天皇,詔於集侍卿等臣、連、國造、伴造,及諸百姓,曰:『朕聞:明哲之御民者,懸鐘於門而觀百姓之憂;作屋於衢而聽路行之謗。雖芻蕘之說,親問為師。由是朕前下詔曰:古之治天下,朝有進善之旌,誹謗之木,所以通治道,而來諫者也。皆所以廣詢于下也。管子曰:『黃帝立明堂之議者,上觀於賢也,堯有衢室之問者,下聽於民也。舜有告善之旌,而主不蔽也,禹立建鼓於朝,而備訊望也。湯有總街之庭,以觀民非也。武王有靈台之囿,而賢者進也。此故聖帝明王,所以有而勿失,得而勿亡也。』」